目前分類:生活報報 (3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rom: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二十五日電)骨質疏鬆症是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很多人以為只發生於女性;台南市立醫院今天表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會發生骨質疏鬆的症狀。至於治療方法,除藥物外,還有運動、每天曬太陽十分鐘以上,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等。

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瑋成指出,骨質約於二十五歲至三十歲間達到巔峰,之後隨著年紀增長開始疏鬆,一般分為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台灣健保每年花費約新台幣一百億元治療骨質疏鬆造成的併發症。 

陳瑋成說,骨質疏鬆症本身不會引發任何不適,直到發生骨折併發症後,才會有身高變矮、駝背等現象,單純的骨質疏鬆症不會有骨頭疼痛的問題。 

他說,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折,以腰部脊椎、髖部股骨最常見,前臂、手腕、足踝及跟骨也很常見,但五成以上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在受檢前是不知道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 

他指出,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因骨質疏鬆症引發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男性約百分之十二,女性約百分之十九;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及五分之一的台灣男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每五位髖部骨折患者會因併發症死亡,兩位無法回復骨折前的生活型態。 

至於骨質疏鬆的成因,陳瑋成說,除不可逆的遺傳、性別、種族、年齡外,體重過輕、鈣質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抽煙、過量飲酒,也都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他說,治療骨質疏鬆有很多方法,包括運動、每天曬太陽十分鐘以上,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等,另還有藥物治療,但得經過醫師診斷討論才行。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自由時報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想抗癌嗎?試試義大利肉醬麵吧。過去的研究已顯示,生蕃茄做成濃湯或醬汁的好處多多,包括強化抗癌效果。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最新研究更發現,經過多次重複加熱,外加一些食用油,更能提高蕃茄食品的益處。


這項烹調小撇步會改變蕃茄茄紅素的分子結構,使得它更容易被輸送至血液與人體組織中。茄紅素是很有效的抗氧化物,已被證明可防止攝護腺癌,以及抑制心臟病與糖尿病。這篇研究二十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於費城舉辦的年會中。


一般蕃茄中的茄紅素都是呈「直線」狀,阻礙其穿過腸壁進入血液中。然而,血液內流動的茄紅素大多數的分子結構都呈「彎曲」狀,科學家相信,彎曲結構的茄紅素進入血液中的機率較高。


實驗證明,添加玉米油、以攝氏一百二十七度高溫進行四十分鐘的二次加熱,蕃茄醬汁包含的「彎曲」茄紅素比起以傳統方式製成的醬汁多出九倍;餐後受試者血液中的茄紅素含量也多了五十五%。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一日電)能吃、能喝、能睡、沒有重大疾病不代表就是健康,一項針對中高階主管進行的體適能檢測調查發現,中高階主管各項身體機能普遍不佳,長期坐辦公室,缺乏定期運動導致心肺耐力不佳者高達百分之六十五,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大增。


根據聯安預防機構分析2000年到2007年曾到該機構進行體適能檢測的六千零九十三位中高階主管資料,近期對這些人作問卷調查後發現,受訪的中高階主管平時多在辦公室辦公,平均工作時間長達九點五小時,多數時間皆是坐著辦公,其中五成五自承平時無運動習慣,男性每日用於休閒運動消耗平均僅有一百三十九點六卡,女性為五十六點五卡,低於衛生署建議的每日三百卡標準。


調查還發現,中高階主管普遍有工作時間過長、身體疲勞、壓力大、以補眠取代休閒運動的不良生活型態,分析體適能檢測資料後發現,六成五有心肺耐力不佳、五成八腿肌力不足、五成二腰部柔軟度未達標準。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補助科技學系講師蔡美文表示,心肺耐力不佳者平時易感到疲勞、精神不濟,罹患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風險也較心肺耐力佳的人高一到五倍,腿肌力不足及腰部柔軟度不夠,則容易導致肌肉拉傷、骨質疏鬆、肩頸、下背痛等症狀。


蔡美文表示,養成運動習慣不是為治療疾病,而是為自己儲存健康資本,中高階主管平時若沒有養成運動習慣,遇到緊急狀況、激烈活動時,就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情形。


她強調,運動效果是可以累積的,平時利用走樓梯、快步走、伸展操等方式,持續一段時間後,就能增加自己的體能及最大耗氧量,平時若沒有時間運動,至少每週要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選擇的運動也應以游泳、慢跑等能增加心肺功能,又不致太激烈的運動為宜。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ho編輯部
提到醫藥箱,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紅藥水、紫藥水、紗布、剪刀等道具,也許擺上幾年都用不著,真正出狀況時,卻發現所有的物器藥品都過期了。因此家中如何準備一個較為適當的醫藥箱呢?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姚嘉昌醫師先從家中常見的小外傷提出討論。

一、處理一般外傷

■準備用物:無菌紗布、無菌棉棒、無菌生理食鹽水(塑膠安瓶20ml包裝)、優碘、OK繃、3M紙膠。

■處理原則:

1. 清理傷口:先直接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沖洗乾淨或用棉棒(或無菌紗布)沾生理食鹽水擦拭傷口,至棉棒(或無菌紗布)不在有顏色為止。

2. 消毒傷口:用棉棒沾優碘,單一方向塗抹傷口。待乾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掉優碘。因為優碘已達殺菌效果,若再留在傷口上,會刺激正常皮膚組織,反而不利傷口癒合。

3. 包紮傷口:用適當大小之紗布覆蓋傷口,以紙膠固定;小傷口就直接以OK繃貼上。如果傷口不再滲濕,則以紙膠直接貼住傷口即可。

姚嘉昌醫師指出,家中常見的小外傷,大部份是擦傷或刀傷,處理這類傷口,應先判斷可否自行處理。如果傷口太髒太碎爛,或血流不止用紗布按壓都無法止血,則應立即就醫,否則都易引發感染。若大量出血時,則用乾淨毛巾壓住傷口,或綁住傷口上端離心臟較近側,之後快速送醫。

二、身體微恙時

頭痛、牙痛、經痛、胃痛等是常見的毛病,如果經常發作則應就醫作詳細檢查。若無重大問題則可告知醫師,想準備常備止痛藥,由醫師開立藥物;或到社區藥局諮詢藥師,選購適當成藥,回家後再標明用途。至於皮膚用藥,切忌使用來路不明的藥膏,心想蚊蟲咬傷隨便塗一塗就好;有效的止癢消腫藥膏,還是要選用優良藥廠生產的藥品才行。

三、嬰幼兒專用

1.吸鼻器:可有效率清除鼻涕、鼻屎,讓嬰幼兒呼吸道暢通。
2.拍痰器:許多家長有不知如何拍痰的困擾,因為手太大且怕力道使用不當,拍傷嬰幼兒,此時若以拍痰器輔助,便可免除疑慮,讓嬰幼兒咳嗽較為容易。
3.口咬器:有些嬰幼兒會有熱痙攣的現象,而牙關緊閉。要預防傷害及保持呼吸道暢通,可用口咬器塞一半至口腔中,使其口腔成張開狀態,再送醫處理。
4.凡士林:當嬰幼兒排便不順時,先洗淨雙手,在小指塗上一層凡士林,輕輕刺激嬰幼兒肛門,則可使其順利排便。
5.薄荷油:嬰幼兒因脹氣哭鬧時很令家長為難,送醫院麻煩,不處理又哭鬧不停,這時就可以用大支棉棒沾薄荷油約七~八分濕,以肚臍為圓心,從周圍開始圓周塗抹。大概不久就會聽到小朋友排氣,但姚嘉昌醫師建議千萬不可使用薄荷精油,對嬰幼兒及孩童都太刺激了。

上述的耗材及用品,在藥局或藥粧店都可買得到;而常備藥的部分,則需多花點時間諮詢醫師及藥師,畢竟家庭醫藥箱是用來應付臨時的突發狀況,而緊急情形建議民眾還是要迅速就醫才行。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713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聯合新聞網 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人種間除了膚色、髮色、眼睛顏色不同,臼齒也不一樣。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四分之一國人的下顎第一大臼齒有三個牙根,與醫學教科書說的兩個牙根不同。

為什麼有些黃種人的下顎第一大臼齒有比白種人多了一個牙根?發表這項研究的三總牙醫部主治醫師傅鍔說:「原因實在不清楚」他說,曾有人推測可能是遠古人類遷徙時,黃種人移動到較冷的北方,氣候寒冷,食物較硬,所以遺留多牙根的基因,讓臼齒咬合的力量更大。

傅鍔曾在美國執業五年,治療過不少白人病患,他回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臼齒牙根外露的情況特別多,他懷疑:「難道與人種有關?」於是整理院內牙周病病患資料,在一百九十七位患者的X光片中,發現有五十三個人下顎第一大臼齒有三個牙根,和一般醫學教科書上教兩個牙根不一樣。

上述發現已發表於美國牙周病醫學雜誌,傅鍔並搜集全台北、中、南近六百名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找出兩下顎第一大臼齒都有清楚影像的患者共三百七十五人,發現每四到五人中,就有一個人下顎第一大臼齒有三個牙根,甚至百分之十八的人有四個牙根。

雖然研究樣本都是病患,但傅鍔強調,多牙根絕非疾病,只要牙齒健康,完全不用處理。唯一的風險是,牙根藏在下顎骨骼,擠在一起可能擠壓牙肉,可能讓牙齦較薄,如果刷牙粗魯或口腔清潔不良,一旦引起牙周病,破壞恐更嚴重。

三總也為廿多位牙根外露的牙周病患進除細小牙根切除手術,幫助患者清潔更徹底,以挽回臼齒,傅顎也提醒其他醫師,為病患做根管治療時,不要忽略細小牙根裡的神經。

臼齒主要的功能是咀嚼食物,傅鍔說,過去祖先留下來適應環境的基因,但現在食物精緻,已派不上用場,反倒讓清潔不易,容易蛀牙,預防之道是要把牙刷乾淨,但不要太用力。

對於三總這項發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信忠說,第一大臼齒有三根牙根可說是東方人的特色,多牙根雖增加牙周病潛在風險,但不表示一定會得牙周病。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母乳是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能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為響應8月1-7日國際母乳哺育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共同呼籲所有市民,給予哺餵母乳媽媽更多支持,以達嬰兒哺育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

根據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與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相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發生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感染、肥胖、氣喘、兒童癌症、較低智商等情況的比率較高;未哺育母乳的母親除產後月經較早來、兩胎間隔較短外,罹患乳癌、卵巢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較高,顯示哺育母乳能促進寶寶與媽媽的健康。

然而許多嬰兒卻無法得到純母乳哺育,歸納可能原因為:
1.母親、家庭和社會大眾不了解什麼是純母乳哺育、有什麼好處;不相信純母乳哺育六個月是可能的,也不相信媽媽會有足夠的奶水,甚至不知道添加的食物或液體會對嬰兒有害;
2.媽媽在六個月前就需返回職場;
3.商業廣告誤導大眾,認為母乳加配方奶甚至比純母乳好。

依據衛生局的統計,在各界努力下,臺北市96年度住院期間母乳哺餵率提升至60.2%(90年度為34.8%)、產後1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47.2%、產後2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36.95%、產後6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則降至25.4%、產後1年之純母乳哺餵率降到11.4%,顯示哺餵母乳媽媽回到社區或職場,持續哺餵純母乿的比率,隨著時間延長而明顯降低,哺餵母乳是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決心與努力,即在家庭及社區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持網絡,幫助媽媽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

有完善的支持環境,是哺乳媽媽延長哺餵母乳時間的重要條件。北市衛生局由醫院、職場、社區及法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本市友善的哺乳環境,相關措施包括:

一、醫院方面:輔導醫院參與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提供準媽媽選擇生產醫院之參考。至96年12月止臺北市共有19家醫院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佔臺北市婦產科醫院之75%。及加強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於產前給予準媽媽相關衛教指導,幫助媽媽於產後順利進行母乳哺育。
二、職場方面:輔導各機關、公司行號、公共場所設置母乳哺/集乳室, 建立職場友善哺乳環境,延長母乳哺育時間。
三、社區方面:培訓母乳志工指導員,於社區中提供婦女母乳哺育相關諮詢服務,97年1-6月共服務10,820人次、母乳哺育追蹤17,819人次:建立母乳哺育諮詢專線服務,97年1-6月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共計678人次;成立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藉由同儕團體力量支持與協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
四、法案方面:制訂「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草案),維護哺乳媽媽於公共場所之哺乳權,本案已排入臺北市議會二讀審議。

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衛生局呼籲市民共同支持與響應,如果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皆可洽詢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736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時電子報 【中時健康 張耀唐/台北報導】
現代婦女不想生孩子,有某依部分的原因,是怕身材走樣,產後身型怎麼努力都回不來,這時除了靠自己的毅力與恆心,還可以藉助最新的雷射溶脂科技,讓產後的身型可以更聰明的恢復。

一位35歲的張小姐,好不容易懷了第一胎,充滿喜悅之餘,懷孕過程中大補特補,以至於整個孕期,從原本的50公斤標準身材,一下子變成了70公斤,整整胖了20公斤之多,即使產後,臃腫的身材還是令這位新手媽媽懊惱不已。

婦產科院長潘世斌表示,一般孕婦增加10到14公斤最為恰當,孕婦在分娩之後,扣除子宮血液、乳房、胎兒約莫10-12公斤,那麼剩下來的,就便成了脂肪,就像是這位張小姐一樣,要是在加上做月子時大補特補,那麼,小寶貝沒胖到,媽媽倒是大了一號。

潘世斌指出,婦女在生產之後,內臟脂肪利用運動、飲食來消除比較容易,滿月以後,可以多吃植物性蛋白、高纖蔬菜、以及少糖、少澱粉的食物來減重,但是再怎麼減,囤積在皮下的脂肪要消除依舊很困難,再加上產後皮膚鬆弛,很容易讓產後婦女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實,透過雷射溶脂的方式,就可以協助產後婦女。

所謂的雷射溶脂,顧名思義就是用雷射的方式,將脂肪溶解掉,它是瞄準一種淋巴系統,把人體多餘的脂肪,透過肝臟、腎臟的代謝、排出體外,像是水桶腰、雙下巴、蝴蝶袖等等,像是剛剛懷孕過程中整整胖了20公斤的張小姐,產後一個月,選擇先消除蝴蝶袖、側腰來做,經過局部雷射溶脂,經過兩個星期,腰身開始便的清楚,一個月後,體態苗條、效果非常的顯著。

醫師建議;如果是產後媽媽想要恢復身材,產後一個半月,就可以開始施作雷射溶脂,從上而下,由蝴蝶袖開始,進而到產後鬆弛的腹部、側腹、然後把比較複雜、大面積的馬鞍腿、和臀部留到最後做,再搭配按摩、飲食以及運動,媽咪想要恢復苗條身材,一點都不困難。

另外,醫師提醒,有糖尿病、血液疾病和懷孕婦女不能做雷射溶脂,民眾要特別留意。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0&id=2133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自由時報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說服女人花大錢買一小罐宣稱能「抗老」的面霜,已成為能為業者賺進數百萬英鎊的事業,但現在英國美容保養業居領導地位的麗茲.厄爾,毫不留情地揭發同業的醜陋真面目,批評有些產品「太貴」,所謂「超級面霜」只是浪費錢。

抗老化 只是廣告詞

英國每日電訊報二十六日報導,現年四十五歲的厄爾是同名的英國最大獨立美容保養品牌共同創辦人,寫過三十幾本有關健康保養的書。她批評有些保養品用「抗老化」這個字眼做廣告,是「玩弄人們對老化的不安全感」。

廣告修片「不老實」

她說,「我們從不用『抗老化』這種說法,因為變老沒什麼不對」,「但是打出這些宣傳,還用電腦修圖的十二歲臉龐對五十幾歲的人宣傳修護霜,是玩弄不安全感的不老實手法,只會讓人們對這種事變得像著魔般神經質。」

現今市面上最貴保養品包括海洋拉娜「The Essence精華素」,宣稱能減少細紋、縮小毛孔,要價一千五百英鎊(約九萬台幣)。M-Lab(Milbar Laboratories)宣稱能加強肌膚緊緻、柔嫩和彈性的「抗老化」修護霜,二百毫升售價六百英鎊(約台幣三萬六千元)。裴禮康醫師(Dr. Perricone)宣稱能「明顯改善肌膚彈性和色調,呈現更年輕樣貌」的神經胜?面部精華露,六十毫升裝一瓶要價四百四十五英鎊(約二萬六千九百台幣)。

自從一些研究和報導揭露一些平價品牌保養品效果一樣好後,「高貴」保養品的效果就受到檢視。去年BBC紀錄片也提出證據,平價品牌保養品也含有常見於較昂貴產品中的胜?和抗氧化物,例如Boots的NO.7活膚抗皺精華液,售價十六.七五英鎊(約一千零一十二台幣)。Boots護膚科學顧問朗恩說:「如果基礎保溼產品就適合你的皮膚,那就用吧」,「同樣的,花大把鈔票在保養品上,不保證價錢直接反映在效果上。」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美國洛杉磯加大(UCLA)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食物不僅能防治心臟病和癌症,均衡的飲食及運動還能保健大腦,有助學習成效,其中鮭魚、核桃及奇異果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功不可沒。

UCLA神經外科及生理學教授Fernando Gomez-Pinilla長期專研於食物、運動及睡眠對大腦的影響,經多年研究發現,上述3個因素對大腦健康及精神產生重要影響;飲食對提升人的認知能力、預防大腦損傷及對抗衰老有明顯作用。

他指出,鮭魚、核桃及奇異果中都發現Omega3脂肪酸,科學證明它能改善學習、記憶及幫助對抗精神性疾病,例如抑鬱、精神分裂及失智症等。

澳洲的研究也發現,396名6-12歲兒童在食用半年到一年時間含有Omega3脂肪酸以及鐵、鋅、維他命A、B6、B12、C的飲料後,學業表現比另一組沒有飲用營養飲料的學生要優秀。

相較之下,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則對大腦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有負面作用。Gomez-Pinilla教授說,研究發現,經常食用不健康的油炸類快餐對大腦神經原及腦分子可能有破壞作用。

Gomez-Pinilla分析,日本經常食用魚類並積極運動的民眾,罹患精神性疾病的比率極低。

除Omega3脂肪酸外,葉酸對大腦的保護作用同樣不容小覷。葉酸大量存在於菠菜、橙汁及酵母中,如果缺少葉酸可能導致神經紊亂,進而造成抑鬱症和認知能力下降。

Gomez-Pinilla綜合分析160多個食物與大腦健康相關研究,該文章刊登在7月的「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上。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廣新聞網
近來養生風掀起紅麴熱,標榜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不過,心臟基金會今天提出警告,菌種來源不清或製作把關不嚴的產品,小心暗藏「橘黴素」傷肝腎;此外,如果已經在服用心血管相關藥物,又擅自服用紅麴相關膠囊產品等,將有效果加成過量的風險。因此民眾在服用紅麴產品前,應先諮詢醫師。(徐韻翔報導)

紅麴香腸、餅乾、紅麴米、膠囊等,市售紅麴的相關產品琳瑯滿目,標榜有降膽固醇等功能,讓許多追求心血管健康的民眾趨之若鶩選購,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針對紅麴製劑的安全性,提出警告,呼籲民眾,長期服用成分不明的紅麴製品,要小心傷腎又傷肝。

基金會副執行長黃瑞仁表示,老祖宗土法煉鋼發酵的紅麴,確實有「降膽固醇」以及「避免和預防動脈硬化」等功效,主要是由於紅麴中含有「斯達汀(lovastatin)」成分,這種成分與心血管藥物中的成分之一相同,但如果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相關疾病的病患正在服用醫師開給的相關處方藥,卻又擅自過量服用坊間產品,藥品與品質成分不穩的紅麴產品交互加成作用下,一過量就會導致肝腎損傷與橫紋肌溶解症危險。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謝炎堯也提醒,紅麴在發酵過程會產生具有肝腎毒性的「橘黴菌」,菌種來源不清或製作過程不嚴謹,又混用藥物,可能引發骨骼肌崩死與肝毒;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呼籲,要選用紅麴相關產品,已經在服處方藥者應該先諮詢醫師,至於一般民眾選擇紅麴保健食品,建議選擇有認證品質優良產品,並且每日總攝取量不要超過15毫克。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二十四日電)
嘉義一名婦人長期睡不安寧,夢中拳打腳踢、胡言亂語,日前至大林慈濟醫院的睡眠中心檢查後,確診是「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疾患」,經醫師藥物控後,已改善。醫師馮清世強調,現代人很多已罹病卻不自知,建議如果長期白天精神不振等狀況,應趕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馮清世醫師表示,這名六十歲的婦人情況是多夢、失眠,常在半夜中斷睡眠。但陪同家屬則說明,阿嬤睡覺時,半夜常會拳打腳踢、胡言亂語,表現出極度焦慮、害怕的情緒,遇到這樣的情形,家人只好將阿嬤搖醒,已經持續近兩年,但最近精神愈來愈差,才帶來求醫。

馮清世安排病患到睡眠中心接受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確診阿嬤是罹患「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疾患」;馮清世說,這種疾病患者多半是在以往受過什麼刺激、或陰影所造成,會在夜間多夢,且夢見恐怖情境,不是夢到自己被人追打,就是自己在追打別人,才會有如此激烈肢體動作。病患經詳細問診,婦人早年曾受丈夫家暴,雖然先生已往生,但內心陰影仍在。

馮清世指出,人的睡眠分為三個時期,先淺睡、深睡,到快速動眼期睡眠,一個週期約一個半小時,一個晚上的睡眠約經歷四到五個週期;快速動眼期睡眠主要放鬆自律神經,放鬆時肌肉張力下降,疲勞才得以恢復。

不過,罹患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疾患,腦幹過度興奮,未能抑制肌肉放鬆,雖然睡一覺醒來,卻仍覺得疲勞,長期如此,常會造成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工作、讀書品質,現代卻有很多患者罹病而不自知。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隨著科技和醫學不斷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台灣的老年人口已突破全民人數10%,花東地區更以11~12%比率領先各縣市。估計廿年後,全國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平均每五個國民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齡長者。「高齡國」所衍生的種種照護需求、慢性疾病防治,將是未來全民要面對的共同課題。

六十八歲的張伯伯(化名),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脂症及長期背痛,遊走在各醫療院所專科門診,服用各專科指示藥物,後來發現排黑便而尋求就診。當他走進腸胃科門診時,臉色蒼白、精神疲倦、情緒不安。他展示過去兩年多,從三家醫院拿到的十多項藥品,並無奈的表示,已多年遵照專科指示吃藥,然而身體健康並沒有得到改善。從「有藥吃」到「沒藥吃」,身體症狀並沒有因吃藥而有所改善,而且常常記不清楚各醫院安排的複診時間。

前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陳惠姿教授指出,國內老人平均每人罹患一點四種疾病,且主要為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失智症等慢性病,使民眾易成為長期照護的使用者。長者因罹患多種疾病,多重就醫與多重用藥的現象普遍存在。一般老人平均每天服用四種藥物,護理之家住民平均更超過六種藥物,多重用藥發生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也隨之升高。

由於民眾醫療需求高,且受大環境及現行保險政策影響,因此一般性的醫療照護服務往往有重複提供及整合不足的盲點。近年台灣醫療環境走向專科化,所以一種病看一項專科的偏差觀念已定型在民眾中。長者因年老體力日漸衰退,疾患成因複雜,常常身體具多種慢性病疾病,也就看了多項專科。各專科醫師站在專業導向,以及配合院方的市場及醫療保險政策,開列的處方往往呈現多重用藥的現象。

台東基督教醫院腸胃科 梅彪祥醫師表示,多重用藥容易引發各種不必要的併發症。嚴重時會引起重要器官的衰竭,威脅生命,因此年長者看愈多專科,延伸的問題會愈多。在現行制度下,民眾有必要主動提出過往藥物使用的資訊。因為現今院際間的電子病歷尚有保密與隱私的若干部份仍然無法完全開放,所以病患游走在不同醫療機構間,會增加多重用藥風險,也才有張伯伯這樣的無奈訴求。

醫界盼望早日全面推行IC card一路通的最高境界,而民眾的多選擇權限應該有所節制,再者,專業的行使也不能與藥品有利益回饋對價關係,必須以病患安全為最優先。換句話說,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必須有整合性的規劃,才能滿足民眾需求,增加治療效能,維護民眾安全,減少保險醫療費用的耗用。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706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時電子報 陳怡妏台北報導

民眾愛喝飲料,卻經常忽略飲料對健康的影響。一項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民眾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一四○杯奶茶、一○九杯果汁與一○四杯碳酸飲料;進一步分析發現,有血脂異常毛病的人,平均一年喝掉的奶茶竟有二○三杯之多。

由於多數奶茶使用奶精調味,依奶茶飲用量推估,大台北地區民眾每年喝掉近六千一百五十公噸的奶精,這些奶精多半含反式脂肪,不利健康。

北市一家健檢中心昨日發表一份飲食習慣調查,調查二百七十六人,調查時間是六月廿七日到七月十一日。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不知自己的血液是否健康,有兩成的人有肥胖的問題,三成的人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

在飲食習慣上,調查發現民眾喝飲料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每個人平均一年要喝掉約一四○杯的奶茶,也就是最少三天就要喝一杯;進一步分析受訪者的健康狀況發現,血脂異常的人,喝奶茶的比例更高,每人每年平均喝二○三杯,也就是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

奶茶香濃多半因為添加奶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一杯五百cc的奶茶,熱量約在三百大卡之間,奶茶不只是紅茶裡加了奶精,也加了許多糖,不少民眾喝奶茶還會加粉圓,如此一來熱量更高,如果是本身有高血脂基因的人,喝多了就會產生高脂血情形,沒有高血脂基因的人,就愈喝愈胖。

此外,蘇秀悅表示,不少奶精含反式脂肪酸,也不利健康。

蘇秀悅說,從健康角度出發,奶茶最好能不喝就不喝,即使是一天一杯也不建議,如果真的一定要喝,最好要求糖量減半,且使用鮮奶,口感稍有不同,但較為健康。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時電子報 陳旻苹台北報導
可以從食物的性味著手,不一定要溫度低才算酷涼。像綠豆湯、蓮藕茶、西瓜都算性冷食物。

炎炎夏日,不少人愛吃上一碗剉冰,感覺清涼又退火。中醫師表示,吃冰對身體反而火上加油,燥熱更甚。

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醫師指出,暑假以來,因吃冰引起不適症狀的患者特別多,許多家長甚至不知道是吃冰引發的問題。門診有位讀小五的小胖弟,主訴胸部悶痛、喉中經常有痰,肩背酸痛,尤其是背部肩膀內側的膏肓穴位一帶特別酸痛,問診後發現,原來家中開火鍋店,經常隨手一瓶冰涼飲料,長期下來所致。

■小孩吃冰過量 會常清喉嚨
何裕鈞表示,冰吃多了,許多小朋友會感覺有痰,經常不自覺清喉嚨,而且舌頭上一層白白的舌苔很厚,是因為體內腸胃的濕氣所導致,家長還以為是感冒,治療許久仍未改善,細問之下才知是冰涼飲品吃多造成。

為何會變燥熱?何裕鈞解釋,吃冰會降低體溫,而人是恆溫36-37℃的動物,腦中樞有溫度調節機制,人體為保持恆溫以保護身體,會升高產熱系統的運作,讓血液循環增快,以提高溫度,原本體內臟腑已經高於36℃、37℃,胃部收到增溫的生理保護訊息,會讓人愈吃愈熱、愈吃愈渴。同時,有的冰品糖水多,熱量也會較高。

另一方面,現代人因缺乏運動,生活作息不正常,喜吃重鹹口味、烤辣炸物,體質以氣陰兩虛、兼夾濕熱居多,導致循環代謝能力下降,冰吃多了,猶如寒氣包火,加重身體代謝困難,衍生各種病症。何裕鈞表示,小至經常性咳嗽、咽中痰阻、胸悶痛、頭暈痛、鼻塞、腸胃不適、腹瀉、腹痛、女性痛經、白帶多,大到氣喘發作、血壓升高…等都有可能發生。

還有位婦女,長期早晨起床後即喝一大杯現打冰涼蔬果汁,以為生機飲食有益身體,卻導致腹瀉、白帶多等症狀。後來發現因為過量飲用,且加入冰塊,導致不適。

中醫師強調,想要清涼而不傷身,可以從食物的性味著手,不一定要溫度低、吃冰才算清涼。像是綠豆湯、蓮藕茶便是清涼的,西瓜也算是冷食物。至於酷冰的薄荷糖也屬涼性,小心吃過量也會有寒涼的徵狀,有人就是猛吃薄荷糖而流鼻水。另外,小麥草汁、牧草等草類,也多屬寒性。

吃冰是否有宜忌?是否吃藥就不能吃冰呢?何裕鈞指出,不管是服用中藥或西藥,藥物溶解度都會因為溶劑的溫度降低而下降,也就是吃藥最好還是配溫開水服用,才能產生原先預期的效果。

如果真想要吃冰飲料,建議飲料去冰且放置室溫一段時間後再吃,避免溫度太低。吃冰塊,可先含在口中待其融化後再吞下肚。同時,寧可吃冰飲料也不要吃含有冰塊成份的冰沙。有人將水果放冰庫當成水果冰,也要小心勿囫圇吞,以接近室溫再享用較宜。

■吃冰有時辰上的忌諱
依中醫經絡理論來推算,吃冰有時辰上的忌諱!何裕鈞指出,暑假有學生夜遊、或在KTV唱歌通宵、或是大人打麻將,要特別留意:容易咳嗽、氣喘的人避免在凌晨3-5點吃冰。容易腹瀉、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佳者,避免在清晨5點至早上11點吃冰。有心血管疾病者則避開中午11-1點時間。有腎泌尿生殖系統問題者避免在下午3-7點吃冰。肝膽系統疾病者午夜11點至凌晨3點則是禁忌。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自由時報
眼皮跳有生理性、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眼皮跳常是睡眠不足引起;
病理性眼皮跳,多發生於器質性的心血管疾病,
中醫治療方法,採用祛風清熱、抗痙攣。


文廖桂聲
眼皮跳不停,很多人認為是喜怒哀樂的前兆,其實可能是身體某部位不健康所發出的警訊。

眼皮跳是一種不自主肌肉群跳動,眼輪匝肌的纖維性顫動,使眼皮不隨意震顫。易因過度疲勞、熬夜、睡眠不足、用眼過久所致。

生活壓力、飲食失常(酒精、咖啡、抽菸)、貧血、月經異常、抗乙醯膽鹼脂?化合物等因素影響,加上情志致病如心煩氣躁、夜不安眠、思慮過度、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較為明顯。

眼皮跳有生理性、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眼皮跳多為短期的、間歇的,多半是睡眠不足,眼疲勞或是吃了刺激性食物和藥物所引起,不會影響健康。

病理性眼皮跳多發生於器質性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持續的眨眼動作、面頰抽搐,甚至眼瞼痙攣,眼皮睜不開。

◎病理性眼皮跳,出現下述情況之一,必須求診:
●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難以自癒。

●伴有單側或雙側肌群抽搐。

●突然在眼瞼、面頰、頸部發生不自主抽搐。

●伴有視覺障礙(短暫性眼瞼下垂、複視、視力模糊不清)或神經學症狀(面目麻痺、面癱)。

●伴有眼局部感染、眼瞼內翻等症狀。

本病中醫名為「脾輪振跳」、「目?」、「眼胞振跳」,類似現代醫學的「眼輪匝肌抽搐(或振顫)」。臨床上常見於成年人,上下眼瞼均可能會發生,但以上眼胞較多見。

當發作時眼皮跳不停,或疏或頻,輕者不藥而癒,部分是嚴重疾病的症狀之一,如顏面神經麻痺、重度面痙攣、聽神經瘤和多發性硬化等可能侵犯眼瞼,應仔細鑑別診斷與施治。

目為肝之竅,眼瞼屬脾,又因肝主筋,脾主肌肉。眼肌主要為陽明經脈循行流布區,風熱之邪客於陽明,其邪留滯而經氣運行不暢,筋脈收引而致面部痙攣,肌肉?動。

中醫治療眼皮跳不止,在本病早期陽明經風熱型,採用袪風清熱、抗痙攣,宜發陽明經風熱為主,緩解痙攣。

若眼皮跳不停,且與眉、額、面、口角相引而不能自控,甚者口眼歪斜病變,如果有明確的血管神經壓迫屬氣虛兼血瘀型,後期久病必瘀,屬氣虛兼血瘀型,宜補氣、活血化瘀、抗痙攣等法,以控制不自主的眼皮跳等施治之。(作者為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聯合新聞網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憂鬱症納入職業病跨出一大步; 在工傷團體一再奔走下,勞委會決定明年7月完成「因工作引起憂鬱症之認定參考基準」,屆時「重度憂鬱症」可望正式納入職業病。在此之前,勞委會已經放寬函釋,自即日起,勞工若因工作造成憂鬱症,都可以交由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個案認定,但也僅限重度憂鬱症。

勞委會強調,納入職業病僅限「重度憂鬱症」,主因是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如果全部納入職業病,認定不易,也可能引發諸多勞雇糾紛,因此排除輕度、中度憂鬱症,只將因工作引起的「重度憂鬱症」納入。

勞委會今年4月公布大幅放寬職業病種類,其中憂鬱症仍被排除,引起工傷團體強烈抗議,多次到勞委會陳情,還有一位憂鬱症勞工與資方在勞委會進行勞資協調時,當場拿刀攻擊資方不成,又飲藥自殺,讓勞委會感受極大壓力。

勞委會後來參考日本相關規定後,同意重新評估憂鬱症納入職業病,但邀請職業病專業醫生多次開會討論,職業病醫生還是持反對立場,但工傷團體並不放棄,持續向勞委會陳情,由於新任主委王如玄也不反對納入,勞委會經多方考慮後,原則決定將憂鬱症納入職業病,但先以一年時間訂出「判斷基準」,再正式上路。

不過由於訂定認定基準需要一段時間,在基準出爐前,勞委會近日已經放寬函釋,將經勞委會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因工作引起之疾病,納入「職業病種類表」第8類第2項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增列之職業病」,如果勞工因工作造成憂鬱症或其他疾病,都可採個案認定,申請職災給付。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台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玲發生重大車禍,在葉克膜體外循環系統協助下,最後奇蹟似地好轉。邵曉玲的例子給予許多民眾信心,病患家屬在最後關頭請求醫生使用葉克膜比例大增。醫界指出,葉克膜使用應考慮病患年齡、器官健康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人命無價,應慎思使用時機。

台大醫院使用葉克膜院內急救病例近三年共一百三十二例,同時間全球各醫院使用葉克膜院內急救僅兩百六十七例,台大醫院單院病例約佔全世界半數,使用經驗豐富,因此發展出「十五分鐘葉克膜裝置技術」,並證明葉克膜用於心因性心臟停止病患院內急救,病患存活率(百分之二十四)高於使用傳統心肺復甦術(CPR)病患存活率(百分之十一)。

對許多民眾將葉克膜視為病患活命最後一道防線,應市場需求,許多醫院也紛紛跟進引進葉克膜體外循環機一事,台大醫院裝置葉克膜急救系統醫療團隊成員、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表示,就「生命無價、不輕易放棄生命」觀點,愈多醫院會使用葉克膜對民眾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不過,陳益祥說,裝置葉克膜容易,但重點是「下一步要怎麼做?」他不認為一般醫院有足夠醫護人力可以應付裝置葉克膜後的人力需求,再者,若葉克膜要用於急救,「時效很重要」,一但腦部缺氧過久,就算救回,還是會成為植物人。

台大醫院曾為七位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病患裝置葉克膜,結果僅一位被救回變成植物人,台大醫院還因此被控告。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柯文哲認為,葉克膜循環機不是高科技,而是高經濟,葉克膜裝置、操作成本驚人,但提供一道打開生死之門的鑰匙、機會,引發的醫學倫理問題值得各界深思。

病患是否年輕?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是否健康?是否是家庭經濟支柱?都是台大醫院思考要不要幫病患裝置葉克膜重要考量,陳益祥說,應否裝置與何時拆除葉克膜都要醫師冷靜思考,中間的確充滿許多灰色地帶。

啟用葉克膜,保守估計至少要花費新台幣上百萬元,濫用葉克膜易造成醫療浪費,但有些病人經葉克膜協助,卻可能重回工作崗位,如何面對民眾不捨親人的情感,並在醫療專業中冷靜思考「不使用」葉克膜以免造成醫療浪費,是醫界未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自由時報
〔編譯鄭寺音、記者魏怡嘉綜合報導〕國際實證醫學中心「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研究顯示,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不會降低乳癌死亡率,而且還可能因為摸到硬塊進行不必要的切片檢查。

Cochrane Collaboration在兩份以中國與俄羅斯三十八萬八千五百三十五名女性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沒有證據顯示,自我檢查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而且自我檢查的壞處可能還比好處多,因為以為自己摸到硬塊的女性,會接受最後證明並不需要的切片檢查。

自我檢查乳房的女性,接受後來發現並未罹患癌症的切片檢查的比率,為沒有進行自我檢查女性的兩倍;此外,不管有沒有自我檢查乳房,因乳癌切除乳房,或是接受只切除腫瘤的乳房保留手術的比率也大致相同。

英國衛生單位從一九九○年代初期,就不建議女性進行自我乳房檢查,但美國衛生單位迄今仍做此建議。

研究作者說,目前不建議女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但要是察覺乳房有可能導致癌症的改變,還是應該尋求醫療建議。

醫師:觸診仍然有效

針對英國這份研究,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表示,未曾接受過相關訓練的婦女,若乳房出現一公分以下的硬塊或腫瘤,的確很難經由觸診發現;即使是二公分大的硬塊或腫瘤,如果長的位置在很深的地方,有時連醫師都摸不出來。但這不代表乳房觸診就沒有必要性,乳房觸診主要讓婦女重視自己的身體,且若硬塊或是腫瘤大到四、五公分時,還是可以透過觸診發現,乳房自我檢查應該還是有用處。

曾令民指出,觸診摸到硬塊時,大部分的醫師不會直接做切片,而是看病患的狀況決定做超音波或是乳房攝影進一步評估。

如果醫師懷疑是惡性的,多會視情況做粗、細針穿刺,將取得的組織送驗,由於乳房切片對於未來乳房保留手術術後美觀會有所影響,醫師多會審慎評估最後有必要才做,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中廣新聞網
天氣熱,流汗機會多,有些人此時會散發出「狐臭」,讓人退避三舍,不僅當事人尷尬,人際關係也受到影響,台中縣一名陳姓女學生受體味問題困擾,利用暑假求診,醫師施以局部小切口頂漿腺刮除手術,只需六十分鐘就完成,而且當天就可以出院,副作用少,解除這名「香妃美人」尷尬的困擾。

(張文祿報導)

這名陳姓女大學生,外型亮麗,在校成績名列前矛,此外,她還是系上的排球健將。不過,因為有體味,男同學都跟她保持距離,運動之後,狐臭更加明顯,女性友人也不太願意靠近她,同學在背後給她「香妃美人」的稱號。陳姓女生漸漸的,不願意參加團體活動,也不接觸排球。

光田醫院整形美容中心吳文弘主任表示,人體大汗腺,也就是頂漿腺分泌的體液經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刺激性異味。青春期,頂漿腺分泌過度旺盛,就會出現狐臭問題,而患者從14歲到72歲都有,通常以20到30歲的比例最多,且狐臭有偶發性家族遺傳的傾向。其實,狐臭根治並不困難,只要將頂漿腺刮除即可。

醫師建議,沒有手汗症,只有狐臭問題的民眾,建議只作局部小切口頂漿腺刮除手術、合併旋轉刮刀使用。這項手術採局部麻醉,副作用少,治癒率高,手術時間只需約60分鐘,當天即可出院。兩週後拆線。傷口隱藏在腋下一公分的皺折處,不易發現。

吳文宏醫師表示,也有部分民眾採用內視鏡交感神經截斷手術,截斷腋下控制發汗量的交感神經,以達到治療效果,但這項手術主要適用於治療手汗,手術時需全身麻醉,且治療後約有40%的民眾會出現代償性的身體出汗,前胸與後背出汗量增加,手部卻乾乾的很不舒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示,之前曾接受交感神經截斷手術,但狐臭問題仍然存在。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日前藝人李明依,透露其實她的兒子小威力也是「過動兒」患者後,再度讓大家對於「過動症」的教養引起關注。一般來說,過動的小孩常在幼兒與學步期就被家長認為淘氣、外向、活動量大且好奇,並常因此而受傷或者與其他小孩衝突;通常自幼稚園開始因為無法配合團體生活的規則如插隊、隨意拿他人物品、隨意走動與不聽從老師指揮等,但真正會接受診斷與治療通常起自於「學齡期」,因為從國小開始「團體生活的約束」對於這些坐不住、容易分心與忘東忘西的孩子,相對於其他小孩是一項嚴格的挑戰。

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陳建良醫師指出,過動與注意力缺失主要有以下三大症狀:
(一)活動量過大、坐不住等,主要是控制不了自己。

(二)注意力不易集中,比其他正常小孩的注意力短很多,通常不到十分鐘就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一般小孩可達三十分鐘以上。

(三)衝動,通常表現為欠缺多方面的思考而行動,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通常容易粗心犯錯、情緒容易暴怒、易與同學起衝突等。

目前在學齡兒童中有3%~9%患過動症,男童罹患比率為女童的3~4倍。但並非調皮的孩子就是過動兒。要判斷孩子是否為過動兒的標準,不在量的多寡,而在孩子是否自己能控制行為,臨床上分成三種型態,單純過動與衝動、單純注意力缺失與合併過動、衝動與注意力缺失。

如果一但發現自己的孩子是過動兒,又該如何應對呢?陳建良醫師表示,學齡前的兒童一般並不建議用藥,先以行為治療來處理。一般是進入小學之後才開始用藥,直到青春前期會開始評估停藥的可能性,因為一般來說青春期的過動兒活動量過大的情形會先改善,但大約有四成到六成的患童會有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與易衝動犯錯的情形,會建議屆時由於患童的認知發展足以瞭解自己的缺陷,待觀察自己的情形與自我調適後若仍不足,則可繼續服藥用藥。

但藥物只能緩解但不能治癒過動症,所以要確定用藥的目的與要改善的症狀,例如:為何如不專心、坐不住、作業無法按時完成、衝動與人際關係衝突等,以便觀察藥物的效果,一般來說80%以上的患童在服藥後會主觀感覺比較安靜、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較有信心與同學的關係也改善等。

陳醫師強調,過動症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家長與老師的協助相當重要,配合行為修正的技術,加強與多鼓勵其正面行為以減少挫折與自卑感,因為此對於小孩未來的人格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若有相關的問題最好還是至醫院詢問專業的醫師。

【過動症常見症狀】
‧注意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擾,無法專心完成學業與遊戲,不能專心聽玩別人說話。
‧衝動行為:未思考便行動,不遵守團體規則,處理事情沒有組織。
‧情緒障礙:約有五成以上合併有情緒症狀,學習成就低,人際關係不佳,常造成負面的情緒發展與憂鬱的症狀,低自尊心,加上又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逐漸會變的不聽話與固執。
‧品行障礙與人格偏差發展:五成合併有偷竊、說謊、打架、不守規矩等行為,嚴重者發展成反社會性人格與藥物濫用的行為。
‧過動行為:坐不住,東張西望,動不停。
‧運動協調障礙:精細動作差、手眼協調差、平衡感差、對於空間距離判斷錯誤、左右不分等(軟性神經症狀)。
‧抽動症狀:有些會不自主的肌肉抽動與發出怪聲音等。
‧學習障礙:在閱讀、書寫、算數的能力特別差,有些是單純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學業成績不佳,甚至許多小孩被診斷有智能障礙。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00

lingchu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